【品种分析】高价后的中药材市场将何去何从?后市有待进一步明朗?目前来看,中药材价格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趋势性下跌,近几日数据显示整体跌势由快转缓。价格上涨的品种有9种,占1.7%,减1个;下跌的品种35种,占6.8%,增2个。涨跌比倒置走低,总体维持1:3-1:4的弱水平。
在价格变动的产品中,价格上涨稍大的品种分别为矮地茶、细辛、莲子心、苦参、升麻、藁本、何首乌、平贝母等;下跌幅度较大的品种有罗汉果、防风、两头尖、射干、党参、牛蒡子、苦杏仁、川芎等。其中矮地茶上涨幅度最大,防风下跌幅度最大。
上周,上涨品种多是为小品种,因成本增加而涨价的品种,如鹤虱、石花、淫羊藿、广藿香等,下跌品种,仍为大宗类品种,因新货量增加,行情下行压力增大,代表品种如当归、党参、荆芥、防风等。当前,秋季产新进入收尾阶段,2023年整体产能偏大,下滑品种大幅增加,商家信心不足,产地市场采购人气不足,年尾信贷资金回笼压力较大,商家卖货意愿增强,需求方谨慎对待,市场未来走向依然不明朗,需要密切关注买卖双方博弈情况。
秋季销售旺季中的市场表现异常的平静,产新季的到来商家更加理性谨慎,小范围的“中小冷品种”暴涨暴跌,无一不反应出中药材市场供需关系变化的结果,也是中药材市场调整的过程。高价后的中药材市场将走向何方?还需观察实际消化,有待进一步的观察和思考。
市场方面:远志、野生威灵仙、升麻、胖大海、细辛行情稳健,九香虫产地热度货少转扬,人参上新结束,精品货减少;伸筋草、通草、防己供应不多,黄芪、黄芩、白术行情平稳,后期的白芍、白术稍反弹;黄连市销慢,产地流转较快;苦参价坚走迟;地黄、肉苁蓉、防风大量产出中;锁阳止升转稳;因高价需求不佳,牡丹皮、巴戟天回调,实际成交量并不多;两年高价积累的瓜蒌大量干制上市难销;山银花有货套现;樟脑、薄荷类、冰片、瓜蒌系、山茱萸大量产出中行情下滑;当归、酸枣仁仍在缓慢下挫,海金沙、白及、前胡、百部、桔梗、连翘、荆芥、地黄、等疫情类继续下滑。
水牛角由升转稳,询价慢销,龙眼肉出售积极,广金钱草新货应市,关注增多;薤白、蟋蟀、五味子转滑;黄精、芡实迎新价滑;陈皮、橘核、甘草、党参、玉竹、秦艽、白及、红花稳后又趋滑;泽泻、川芎继续疲软;高价射干回落,后市不稳。草果、广藿香、紫菀有所震荡,清解类品种不畅。
产地方面:河南全蝎走迟、价格相对平稳;河北射干少量采挖,寻购者少,防风寻货多,当地威灵仙价格坚挺;安徽野菊花产新,待大量采摘,天麻新货转扬,陈货尚有,太子参关注度下滑;山东酸枣仁加工中、苍术采挖接近尾声,跌价后走快,山西黄芩走畅,苍术坚挺,柴胡转弱,射干产新中;四川骨碎补坚挺,川芎、泽泻、牛蒡子持续滑落,重楼产新结束,行情依旧低迷;贵州何首乌采挖价上升,五倍子产量较高走慢;广西郁金采收鲜货提价,广金钱草冲击太大再次下滑。
江西芡实即将产新价稳;湖南、湖北九香虫热度提高;湖北冬瓜子走畅,海金沙跌后转快,五倍子持平;辽宁西洋参、关玉竹走畅;陕西新货天麻也有波动,猪苓疲软需求,石苇量大;宁夏菟丝子,产新继续,关注力度不及前期;甘肃党参滑后暂稳,九节菖蒲转快,牛蒡子、款冬价滑,当归平稳,黄芩优质片走快,苏子转坚,红芪产新;新疆伊贝母价稳,红花失稳。